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四圣宫和古庙会

    信息发布者:薛会儿
    2019-08-24 12:21:11   转载

    翼城县西阎镇的风水格局有山川聚结,九个村地处山间盆地,“大”河穿过,形成内敛向心的外部空间围合,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;又有维持生命存在并促成其发展的“生气”充盈其间,具有生态良好的内在环境质量,负氧离子含量高,是中国天然氧吧。这样,西阎的八个“中国传统古村落”遂能处在“山水相交,阴阳融凝,情之所钟处也”,处在人与自然两情相洽的最佳关系中。难怪一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,是北方粟作农业和舜耕历山时创制七十二物候历法的起源地,“古镇西阎”的确够古的了!


    四圣宫位于历山北麓、翼城县西阎镇曹公村北,四周群山环绕,河流穿过,坐东朝西,根据大梁上的墨迹和柱础上的刻字,该建筑创建于元末至正年间(1341-1368),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)、清乾隆十七年(1752)年、中华民国七年(1918)都曾有过修葺。主祀尧舜禹汤四位圣人,占地近4000平方米,房舍105间,主要由道院、四圣宫院、关帝庙院组成,其中只有四圣宫院的正殿和舞楼为元代遗构,正殿前的献殿毁于日寇之手,现在只剩下台基和一对残缺的具有金元时期的卧狮。四圣宫院内还存有一个刻有唐朝“仪凤元年”(676年)的“磐若波罗蜜”经文的残缺经幢,联系到距离此地1公里左右堡子实相寺遗址挖掘出土的刻有“大业二年”(606年)造像碑说明很可能在唐代时期此处就已经有庙宇了,到了元代在其遗址上重建了“四代明君庙”。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
    四圣宫元代舞楼单檐歇山顶,黄绿琉璃屋脊,筒瓦。大吻、脊刹仍在,垂戗脊兽等俱已毁失。舞台基高1.6米,台口宽7.65米,深7.45米,平面接近方形。两侧的八字墙及墙外两座悬山顶三间小屋,都是后来建造的,接痕明显。台上四梁八柱,其中后墙二柱、东西山墙各一柱,俱为辅柱,原来也是三面观式台口。两侧凸出山墙的台面,占通进深的1/2,而不是1/3。四根粗大的角柱,素覆盆础,均高3.83米,支撑着阑额、普柏枋。枋上每面斗棋六朵,用材较大,为重棋计心造五铺作双下昂,瓜棱形栌斗,耍头蚂蚱头。四转角皆五缝,出斜昂和由昂。由昂上的宝瓶业已丢失,后人代之以木块。舞楼飞檐起翘为折线而非曲线,而且略高于乔泽庙戏台,虽然不如后者壮丽优雅,却更显雄峻和挺拔,同样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。



    值得注意的是,舞楼檐下的大额不是整根木料,而是两根原木之对接,与元代其他戏台有所不同。盖原物早已毁坏,此系明清维修时的替换之物。后人又在前檐额枋下加设一道小额枋,枋下装修花罩,用以加固和美化。罩上布满华丽的木雕,垂柱在两侧的,刻作象头;在中间的,刻作龙头,增强了观赏效果。罩底平置于八字墙上,也显得安稳和牢靠。



    舞楼藻井的结构,与乔泽庙同中有异。异在大额枋斗棋之上无方井而直接安装八角井。大额枋上补间铺作中间二朵之要头后尾,插进八角井每角之下的垂柱中。每两根垂柱之上均用阑额、普柏枋相连,其上每角再施五铺作斗棋,斗棋之间用随瓣枋相连,斗棋之上各施阳马一道,斜着向内向上收缩,交汇于雷公柱中。舞楼西墙辟有小门,后墙则开一窗,舞台两侧各有平房三间,可作化妆间和休息之所。这都是元人未曾考虑的,盖后人之所为。



    四圣宫东侧的关帝庙,二进院,存正殿、侧殿、配殿和戏台等,献殿也已拆除。戏台悬山顶三间屋顶于1987年塌毁,大额枋上布满木雕,有神仙故事,也有多种花卉,手法不俗。台前东西两侧也有悬山顶看楼,各八间。由于有了看楼和专门的化妆间,献殿于演戏时又可以当作看厅,所以曹公村四圣宫和关帝庙的剧场形制,经过明清时期的增建和改造,都已臻于完善。




    四圣宫古庙会是四月初八和八月初一日。自元代以来,这里的祭祀演剧活动就很隆重。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)本村举人侯九臣撰文、张银书丹、杨纬篆额的《西阎曹公里重修尧舜禹汤之庙记》,是了解元明时期四圣宫迎神赛社、献戏祀神的重史资料。碑中提到该庙创建的时间和地点:“此其起于至正,建于村北。分社人为三甲,尽享祀”既而谈到清明祷雨取水仪式的成规,要求后人遵照执行:


    清明取水,半途邀盘,先日送口口,次日迎神。音乐为之喧哗,神马为之纵横,旗彩为之飞扬。戴柳执扇、拖铁索者,各随所愿,而尽乃心。既而底(抵)庙,大赛三日,乐人动至百口,神筵输以三甲。饮食乐钱,依派散而不违。赛罢将软按输至何村,每岁献猪羊十二,此皆在后人世守之,而勿失焉尔。



    “戴柳”谓头戴柳条圈,和“执扇”一起象征旱情严重。“拖铁索者”表示自己有罪,恳请神灵宽恕。邀盘”是放香烛的木盘。“软桉”则是一种布制的凭证,由三甲负责人轮流持之。每年庙会结束时,值年之甲要将软按交给下一年的值年之甲。迎神时,既有随风飞扬的旗帜,纵横奔跑的神马,还有喧哗的音乐。祭品是六头猪、六只羊。“乐人动至百口”,当然会有精彩的歌舞和戏剧演出。




    唐诗宋词元曲,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,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,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。保存至今的元代戏台还有8座,分别屹立于临汾市翼城县武池村乔泽庙、曹公村四圣宫、尧都区魏村牛王庙、王曲村东岳庙、东羊村东岳庙、吕梁市石楼县殿山寺、运城市永济市董村三郎庙、晋城市泽州县冶底村东岳庙中。曹公村四圣宫元代舞楼隶属于昔日的平阳路,又称为晋宁路,元代的平阳路和大都、真定、东平及稍后的杭州路一起,成为当时中国成熟杂居的创作、演出和特别繁荣的五大区域之一。四圣宫古庙会自元代至今,逢会必有戏剧演出,可以说是无戏不成会,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)年的《西阎曹公里重修尧舜禹汤之庙记》详细记述了重修四代明君庙和祭神娱人的盛况,为什么要在嘉靖三十八年重修呢?因为在嘉靖三十四年华县发生了八级大地震,破坏力之大殃及到了位于河东的曹公四圣宫,经过四年时间的休养生息,曹公坞一带的老百姓便慷慨解囊,纷纷捐资要重修该庙,可见老百姓对上古明君的顶礼膜拜和崇敬,到了清嘉庆十五年在四圣宫的东侧便又修建了一座关帝庙,同样修建了舞台,逢庙会时便唱对台戏,对戏剧的热爱,戏剧在民间的教化作用是儒家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,这是老百姓对儒家“仁义礼智信、温良恭俭让、忠孝勇恭廉”等理论信仰的结果。



    到了近代,庙会在保持酬神娱人的同时,物资交流的商贸活动进一步繁荣,据老人们回忆,农历四月初八的庙会主要以祭神求雨活动为主,八月初一的庙会尤其以戏剧演出和商贸交易为盛,辐射到山西、河南、山东和陕西多地。山区的骡马、牛羊到了秋季膘肥体壮,山区还盛产杂粮、药材、木材、山珍、煤炭、矿石等,到了秋季农收时节,老百姓铸造一些农具、编制一些生活用具来到庙会要交换一些山外的布匹、棉花、铁货、衣物等物资,附近各县的群众和山东、河南、陕西的商贾都来贸易,这是历山西阎一带最隆重、最热闹的节日。

     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